金門的建築很適合巷戰。
北山村的舊屋旁豎立著民國三十八年時,某次對岸登陸時戰鬥的紀錄。
在金門的這幾天,沐爹載著我們把金門逛了一圈。
北山村只是不經意路過的一個點。
沐娘時臨時起意想停下看看。
起先,沐娘是被古舊的建築群給吸引了,後來是被巷戰紀念誌給感動。
當年八二三炮戰時,居住在金門的官兵與民眾是多麼的艱辛與恐懼,草木皆兵。
無時無刻不提防著對岸摸上來的敵軍,人說的水鬼。
巷弄錯雜紛亂,正好提供了我國軍民的優良掩護。
外人走進巷弄,往往都會被繁複的小徑給混亂,被層疊的屋角掩蓋視野。
當年,這些老房子肯定掩護了不少居民。
沐娘看著破舊牆面,彷彿看見了當時的煙硝。
煙硝散了之後,我們才有現在的自由繁榮、安定生活。
金門的傳統建築群落很多,散佈在金門的各個村莊,這幾天逛下來,反而有點意興闌珊,不感興趣了。
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吧!
如果這樣的聚落在台灣,一定是個熱鬧非凡的景點。
但在這裡隨處可見,反而不覺得稀罕了。
但是沐娘真的覺得,這樣的閩粵式建築真的很美。
古典又精巧、華美又蘊含深意。
其實這樣的建築,每一磚、每一瓦、每一進、每一堂,都有意義和道理。
不過沐娘這次的重點是帶沐爺來找爹、旅行所到之處多是走馬看花,享受古建築和歷史的洗鍊,並沒有仔細的去研究建築裏的故事和由來。
轉過一個屋角,沐娘看到一個幫浦。
這種幫浦以前沐娘舅舅家有,汲出的水沁涼舒適。
在荒廢的建築群中,偶然出現個完整的幫補,讓沐娘忍不住手癢就玩了一下。
竟然還有水呢!
沐爺也來洗個手吧!
沐爺對這種操作的器械果然很有興趣,馬上上前嘗試。
有水的地方,就能畜養牲畜種植糧榖,更能繁衍子孫。
這兒的門戶內,也許曾經住著有錢人家吧!
物換星移,房屋的舊主已不再,空留下敗屋殘瓦。
往來的,大多像是我們這樣的過客,憑弔著曾經的繁華。
也許在小三通後,金門會邁進另一個繁華的里程,但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樣貌。
憑弔著過去,轉身還是要趕快跟上潮流,去創造我們自己的盛世。
另外很多關於金門哪裡好玩的記錄: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雜記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太武山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建功嶼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小金門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瓊林戰鬥坑道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馬山觀測所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李光前將軍廟1Y8M)
家庭旅遊--金門行(莒光樓1Y8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