球,是最最吸引沐爺的玩具。
要會玩球,卻不如想像中的這麼簡單。
面對一個"只要碰觸它,就能讓它朝任何一個方向移動"物體,對寶寶們來說是多麼吸引人的東西啊!
就連媽媽都沒辦法這麼有求必應,但是一顆球卻可以,只要輕輕一碰,就會動。
我曾天真的以為,玩球是兒童發展的一部分,時間到了,正常孩子會無師自通或是主動提起興趣。
但是觀察沐爺之後,我認為"玩球"跟吃飯一樣是需要練習的,要有接觸的經驗才有辦法讓球以不同的方式跳動或是滾動。
回想起沐爺還趴在地上爬的時候,只能追著球爬,沐爺一碰到球,球就滾走了,沐爺要先學會怎麼抓到球,抱住球,才有辦法玩。
當沐爺會坐著之後,把球傳給他,他只能手足無措的看著球撞到自己然後彈開,或是揮手去打球,把球遞給沐爺,他要不就是抱著不放,不然就是抱著球揮阿揮的,接下來也不知道要怎麼丟或滾,只好放手讓球彈跳到地上。
看著沐爺不如自己預期的回傳沐娘給他的球,沐娘瞬間有種被雷劈到的感覺--原來孩子一開始是不會玩球的,是連把球推回來都不會的。
看著沐爺,回想平常在工作上或生活中,我們真的沒什麼立場去罵別人"你怎麼什麼都不會"。
任何技能都是要練習的,只是學得快或慢罷了。
要把球"丟出去"其實倒也沒這麼難,手放開就行了。
但是要把球對著對方"推過來",這個動作真的不容易。
今天跟沐爺玩球的時候,發現沐爺"推球"的動作變得很標準,其實沐娘的心中有些驚訝,也有些高興。
玩球的練習中,鄰居的小姐姐們給了沐爺很多的示範。
難怪老人家總說孩子要有"嬰仔伴",跟大孩子玩在一起,大孩子的動作難度會比沐爺目前的動作難度高一點,但卻是沐爺比較容易練習的,沐爺可以藉此模仿、嘗試。
而成人的動作已經受社會化限制,有些動作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,但是大人的動作小小孩做不到,容易出現隔閡。
像是小公園健身器材的踩腳圓盤,沐娘就不會去轉它,去玩他,甚至坐在上面;但是小姐姐會,藉此,沐爺才能用很多樣的角度去看這樣一個器材。
當然,沐娘覺得"推球"的這個動作,也歸功於沐爺時常去轉著個踩腳圓盤,所以沐爺的手腕動作滿靈活的。
看著小小沐爺抱著一顆大大籃球的樣子,還滿可愛的。
你將來想跟林書豪一樣嗎?沐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