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N1472.JPG

微笑中,滿頭大汗帶著眼淚和鼻涕的沐爺還是很古椎的。

DSCN1471.JPG

端午節沐娘買了個長劍造型的泡泡給沐爺玩,沐爺對揮出泡泡的動作還無法達成,也還不會吹泡泡,反而是對"把吹泡泡的圈圈插回管子裡"這件事情有興趣。

不過1歲半的沐爺堅持不接受幫助,堅信自己可以成功,雖然含著失望的情緒痛哭失聲,但是還是不停地嘗試。

第一次在成功之前試了快10分鐘,也哭了快10分鐘。

 

終於在靠自己的力量成功之後,馬上停止哭泣,露出了欣喜的微笑。

然後,又自己拔出了泡泡圈,第二度挑戰。

當然還是哭。

哭聲中包含很多複雜的意義:也許是失敗的心情、也許是手痠了,也許是不願意輕言放棄‧‧‧‧‧‧。

總之,沐爺又哭了。

 

沐爺什麼也不要:不要幫忙,不要喝水,不接受建議,頂多接受沐娘一點點地拍撫安慰。

也因為第一次已經舉了快10分鐘的手,沐爺的右手已經很酸了,試到一半還放手休息看電視,然後又繼續哭。

所以沐娘強制幫沐爺交換手操作,讓沐爺能比較容易成功。

終於,沐爺再度成功了。

說也好笑,成功之後,在掌聲與歡呼之中沐爺隨即露出了欣喜的笑容。

好明顯的情緒轉換啊!

DSCN1473.JPG

有媽媽說沐娘有耐性,能讓沐爺哭這麼久不發飆。

其實沐娘當下只想著:沒想到沐爺是這麼有意志力的孩子,既然沐爺想要試著自己來,在沐娘可以容忍的範圍內,你就儘量試吧!

反正還沒到晚上十點,應該還沒受噪音管制,沐爺這種哭法,應該也還不會被鄰居投訴家暴。

那你就哭吧!

 

大家都說1歲半的孩子難帶愛發脾氣,生活中也有些地方看得出沐爺有自己的小脾氣,有自己的小堅持,會堅持自己的某些東西,某些玩具和書要放在哪裡,日常生活也想要學著和大人一樣,做出和大人一樣的動作。

這樣的堅持不是壞事,沐娘覺得是好事。

堅持的態度加強在物品的歸位,書籍的閱讀、遊戲的完成度這些方向上,就是很好的生活習慣,對沐爺將來的學習上也很有幫助。

沐娘也很感謝沐爺是喜歡自己來的孩子,這樣沐娘就不用垮著臉對著沐爺說:自己來。

 

而哭泣的部分,是沐爺情緒的釋放,我覺得沐爺當下是該想哭的。

 

沮喪、失敗、身體的痠痛,每一項都令人難過,沐爺會哭是正常不過的事。

當然也不能每次都用哭鬧來釋放情緒,所以沐娘在事後抱著沐爺,跟沐爺說:

媽媽知道你難過想哭,但是你哭會影響到其他人,你可以堅持要自己試著把泡泡放進去,失敗沒關係,不會很丟臉的,可以不要一直哭。

 

沐娘會讓沐爺繼續哭的另外一個原因,是因為等沐爺長大成人之後,就很難像孩子一樣想哭就哭了。

即使遇到挫折,遇到苦楚,常常都是欲哭無淚,想哭也哭不出來,或是不能哭、不敢哭。

有時候真的心情鬱悶,總覺得如果能大哭一場,也許會好一點,可是當下卻是連眼淚都擠不出來。

哭不出來,其實才是一種深沉的悲哀吧!

 

所以"哭",是沐爺身為孩子的權利,是他自我療癒的方法,他有辦法收,也有辦法放。

因此沐娘沒有阻止沐爺哭!

沐娘知道他哭完之後,就會好了,就會恢復成平常那個可愛的沐爺了。

沐娘會在旁邊的,有娘陪伴的哭泣,應該是幸福的吧!

哭完之後,身邊是會有人安慰,有人分享你的心情。

所以不用怕哭,也不用怕別人哭,哭完就會好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沐娘 的頭像
    沐娘

    沐少爺們的成長記錄

    沐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