沐爹沐娘帶兩位少爺到宜蘭頭城老街走走。
頭城是漢人在宜蘭首墾時所興建的聚落。
也因為這樣,此地才被稱作"頭城"。
頭城老街(現為和平街),為宜蘭舊時期的經貿中心。
這條街很有趣,在老街的街頭街尾,都各有一座土地公廟護佑居民,保佑住戶財運亨通。
除了南門北門福德祠外,愁城老街沿街還存留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舊式建築,各有不同的風格。
今天我們順著老街從南往北,沿街上訪。
南福德廟。
在南端的福德廟旁,有隻石龜。
摸摸石龜可祝佑全家平安賺大錢唷!
雖然公子在睡覺,還是可以加減摸一下。
廟左右,還各有一隻以回收桶做成金錢龜。
一公一母,以金漆上色,應和著年節,相當喜氣。
在南福德廟旁是陳春記商號及源合成商號,是日治中期以前的磚造洋樓。
圓拱門廊飽含古風韻味。
在老街南端,除了陳春記商號及源合成商號,有一段路沒什麼老建築,但耐著性子再往前走,過了幾個街口,還有更美的建築在後頭。
中途我們吃個飯,吃完飯後公子就醒來了。
在老街上,慶元宮對街的老柯豬腳飯,相當好吃啊!
沐娘點了一碗豬腳飯,結果幾乎都被沐爺吃光光。
我的豬腳飯啊!!!
頭城老街並不商業化,我們又在非假日來訪,因此人車並不多,公子可以霸占馬路走在路中間。
老街上的老舊建築都有逐漸再修整,連公廁也都格外具巧思。
相信將來能再起風華。
目前頭城老街因商家少,建築的美麗還沒被紛雜的招牌遮擋,所以我們可以好好的漫步欣賞各幢老建築。
過了頭城慶元宮,出現在我們眼前的老建築越來越多。
新長興樹記,其建築風格與街南的陳春記商號及源合成商稍有不同,屬於日治中期的建築。
再往北走還有屬於日治後期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吳朝陽宅。
走著走著,耍酷沒穿外套下車的沐爺喊冷了。
沐爹就把自己身上的外套脫給沐爺穿,因為袖子太長,還把袖子打結。(喂!這樣跌倒怎麼辦?)
爸爸跟兒子的想法真是特殊!
就這樣走著走著,我們看到了這個地區最有特色的建築-- 盧纘祥居所。
我們經過時,大門深鎖,經查目前為私人住宅,沒有對外開放。
盧家為蘭陽一時首富,屋宅建築飽含中西特色,是幢相當獨特的建築。
盧宅前有一方大池,早期為十三行泊船碼頭,並無私提供附近居民利用。
是當地居民的回憶。
因此這泓池水便被保存下來。
池週舊物也盡將保存。
過了盧纘祥居所,老街北端有著一整排清代傳統閩南式建築。
為舊時十三行郊。
目前這排行郊建築,有的有修整過,有著全新的外表。
有的還荒廢中,尚存有原本的樣貌。
雜草蔓生的屋頂,看得出這些屋子有些時日沒人整理了。
十三行對面,是頭城國小校長宿舍
我們帶著兩位少爺在此漫遊。
街尾矗立著另一座福德祠。
整條頭城老街,就像是條時光隧道一般。
從南向北沿街上行,隨著建築風格的改變,我們如同自現代回到了日治時期,再回到了清代。
話說這面街景浮雕是立體的,公子相當喜歡,在浮雕前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。
讓我們再次回顧頭城老街的美。
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,我們該再次起程了。
我們回程時,沐二公子累了,便席地而坐。
然後沐爺也跑來坐在公子身邊休息。
少了人車的老街,稍坐一會兒沒關係。
沐娘推薦喜歡老街的朋友,要來頭城老街看看,因為這裡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時期的建築,但卻不會太商業化。
經由這些美麗的地方建物,去了解這個地方曾經的回憶與歷史,是相當有趣的。
沐爹和沐娘都很喜歡這條老街,我想,有空的話,我們應該還會再來。
延伸閱讀:
我們一家曾經去過的地方家庭旅遊-台灣旅遊座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