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到2歲是沐沐閱讀能力快速發展的時期,這段日子和沐爺的親子共讀有很大的成效。
去年,在沐爺滿週歲的時候,沐娘做了一次親子共讀的心得分享(請看愛讀冊-滿週歲親子共讀心得報告 )。
在有了第一年的基礎之後,沐娘發現沐爺人生的第二年,有了比第一年更多更多的親子共讀驚喜。
當然最大的原因,是因為沐爺的各項發展都更加成熟,更有利他去翻閱和操作書籍。
另外,更多的人生經驗累積也讓他能將書本和生活作結合,進而了解書中的內容。
最重要的是,沐爺開始會說話及表達,在親子共讀時,能回應沐娘的提問,更會主動指出他想瞭解的東西,這些進步讓沐娘和沐爺在實施親子共讀時,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和成就感。
所以,沐娘用"1-2歲的親子共讀心得報告",把這一年的驚喜做個總整理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為了順利進行親子共讀,買書是基本投資,當然也有很多媽媽利用圖書館借閱更多不同種類的書籍。
不過沐娘已經回到職場,帶沐爺到圖書館的機會很少,所以沐娘還是走向敗家一途。
但是沐娘也不是把自家當圖書館在買書,更不敢說對童書有多少的研究和試讀,沒辦法列書單介紹各類型的童書。
沐娘只單就適合沐爺發展進度,跟沐爺有興趣的童書類型做簡單的分享。
一、視力發展
沐爺一歲左右,漸漸地能好好坐著聽沐娘唸書。
一歲的沐爺喜歡圖形單純,圖案清楚明顯的書籍。
當時念書的方式,是以重複書上物體的名字為主,順序與方式沐爺基本上不會有太多意見,從閱讀的方式可以很明顯地看的出來,剛滿一歲的沐爺還在累積詞彙和增強印象。
沐爺的讀書模式,到了快一歲半,忽然有了長足的進步。
也許是視力的發展影響到沐爺的讀書方式。
雖然沐娘對嬰幼兒視力發展沒有研究,網路上的資料也都只敘述:
"一歲時的視力發展至 0.2 ;三歲發展到 0.6;四歲 0.8;五歲 1.0"之類大約的形容。
但是沐娘在陪沐爺讀書時,可以感覺得出來,沐爺可以更專注於更細小的圖示,或是專注在一個頁面中找某個圖案。
描線和圖形區分沒有這麼清楚的童書,沐爺漸漸地也能接受了。
很多沐爺先前不喜歡的書,畫面比較複雜、沒有特定主題的書,在這個階段,又重回到了沐爺手上。
像是下圖中的"有趣的蟲蟲"就是其中一本。
一歲前,沐爺對這本書一點興趣都沒有,就像看不清楚畫面而掠過不看一樣;一歲半後沐爺又重拾了對這本書的興趣,並分得出畫面中哪個是蝴蝶,哪個是螞蟻。
所以很多以前沐爺不喜歡的書,沐娘都重新拿出來讓沐爺試讀看看,滿多都能重新吸引沐爺的目光了。
二、自己的想法
一歲半左右的沐爺也漸漸有自己的想法,他會想要知道哪些東西叫做什麼,開始會自己主動指著某些圖案,讓沐娘唸名稱。
也有可能是由於大腦的成熟,讓沐爺的專注力有所提升,所以沐爺開始會停下來,不馬上翻掠書籍中繁複的畫面,反倒是先靜下心先看清頁面中的圖樣,然後再指定某個東西讓沐娘唸給他聽。
也因此,親子共讀的方式也漸漸的有了新的模式。
不再是由沐娘依序念給沐爺聽,而是沐爺小手指指到哪,沐娘就說到哪。
重複確認,類似的物品比對,各種顏色、形狀、數量的區別,動作的意義,在沐爺重複指認書中內容的同時,親子共讀開始可以帶入這些內容。
三、精細動作發展
沐爺精細動作的發展,讓操作類型的童書異軍突起,這類書籍意外吸引了沐爺的目光。
像是沐爺很喜歡的這一組好忙寶寶系列。
裡面的內容都滿貼近生活,重點是可以讓沐爺動手操作。
書頁的畫面通常是呈現生活中的某個場景,這些對沐爺來說不陌生的景象,很能得到沐爺的迴響。
原本這系列沐娘只買了一本,但因為沐爺反應不錯,所以沒多久,我又把同系列的另外兩本也買了下來。
沐爺的興趣當然也是沐娘買書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。
沐爺愛車、愛飛機、愛火車,所以沐娘猜想修車會是沐爺想瞭解的知識,所以沐娘入手這類的圖書,果真能讓他多花一點的時間看書。
一度,滑頁魔法書也常出現在沐爺手上,但因這套書的內容太深,沐爺還不太能理解,所以沐爺除了拉拉滑頁之外,並不太會主動指著書頁中的圖案,因此沐娘也很難跟沐爺做解說,所以看這套書時沐爺不容易跟沐娘有互動。
所以雖然會動的書籍比較能博取沐爺的注意,不過沐爺還是會想要知道內容的。
因此沒多久,這套書又被沐爺打入冷宮,等待下次沐爺的寵幸。
貼紙書(請看愛讀冊--貼紙書(1Y7M) ),也是很適合沐爺練習動動小手指頭的書籍。
貼紙的觸感和貼的動作,讓沐爺流連忘返,同時也訓練了沐爺的精細動作。
沐爺開始玩貼紙書之後,沐爺拼積木和用手比數字的動作就變得很靈活。
沐爺:2~~~!
四、比動作
再來,沐爺的動作發展,影響到親子共讀互動的方面,就是沐爺開始能用"比動作"來作回應。
沐爺用有形的動作確認沐娘所告訴他的,也讓沐娘知道沐爺心裡所想的。
沐爺化被動為主動,也就是他對這些圖案已經有了印象,所以沐娘也會反問:某某在哪裡?
沒多久,沐爺就能正確地指出目標了。
五、說話
到1Y10M時,沐爺開始他的語言爆炸時期。
會重複沐娘說過的詞,甚至自己拿著書,就邊比邊說了起來,不會說的,就用"喝哼"帶過,然後用眼神示意沐娘唸給他聽。
越是說得出口的東西,越能建立沐沐的自信心,讓他願意重複翻閱書籍和重複練習說話。
所以,容易發聲的音節,有類似性質的內容,能夠很快的讓孩子有聯想,進而重複練習,也可以列入選擇童書的考量。
六、強大的觀察力
沐爺對生活的觀察入微,讓沐娘有點驚訝。
下圖的布偶,我跟沐爺介紹它是"虎",但是童書中的動物,我介紹它是"貓"。
結果有一天,沐爺翻出了書,同時拿著布偶,兩相比對。
沐娘一看之下發現,這兩項東西的造型是一模一樣的,沐爺竟然注意到這麼細節的東西,頓時讓沐娘啞口無言。
所以,看書對沐爺來說不是死的東西,是可以跟生活做對照的。(孩子真的不能隨便呼嚨啊!)
七、比較不能理解或是不喜歡的部分
雖然對沐爺來說,大部分的童書都已經漸漸的被接受,但是沐娘發現,對於表達感情和想法的童書,沐爺比較沒有興趣。
也許一歲多的沐爺對於與人互動和情緒感覺的經驗還沒有累積起來,所以念起這類的書比較不容易引起沐爺的共鳴。
像是"要尊重人",這樣主題的小繪本,還沒有辦法吸引沐爺的注意。
也許這樣的感覺還需要時間累積經驗,才能讓沐爺有認同感。
結論:
一、因為寶寶看書的的專注力以及對畫面的區別度提升,這個時間可以搬出大部分的書籍讓孩子看,從認識東西到找東西的共讀方式,訓練孩子的觀察力,而且這個時期,小寶貝的接受度都還滿高的。
二、讓孩子自己決定想知道些什麼,想看哪本書,能讓書在孩子手上多停留久一點,也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去指出他想知道的東西,大人只要負責回答就好。
三、可以操作的書籍、貼紙書、磁鐵書‧‧‧ ‧‧‧等,都很適合這個年紀的小朋友,因為他們的小手指正漸漸地變靈活。這些非傳統形式的書籍不但讓孩子練習讀書的感覺,也同時可以遊戲和練習精細動作。對一歲多的孩子來說,這些操作剛好有點難,可是又差一點點就可以做得好,動態的改變能誘使他們一再練習但又樂此不疲,這類型的書籍沐娘覺得很值得投資。
四、要仔細觀察孩子看書的肢體回應,不論是比動作或是指東指西,這些反應都是為了在自己與書籍和大人三方取得共鳴和確認,特別是孩子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,這些動作還代表著孩子的理解和想像,有適切的回應才不會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。
五、說話是最能讓別人理解的方式,如果孩子正在學說話或是很會說話的時候,多次的複誦能加強孩子的印象,也要留時間讓孩子反應並念出聲,成為真正的"念書"。
六、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,重複和類似但又有點不同的內容可以重複出現,讓孩子可以比對,發掘問題,進而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每個孩子都不一樣,對於沐爺這一年的親子共讀,沐娘做了以上的結論,跟大家分享。
也希望明年沐爺會有更不一樣的成長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