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N1492.JPG

我們時常都說,要傾聽孩子的聲音。
網路上也會有很多教養文章,教父母如何傾聽與引導孩子。
不過沐娘發現,許多文章都會以孩子遭遇挫折,有了情緒反應之後,父母親出面引導的這種案例,舉例做闡述。

我覺得這樣的文章還是有個陷阱,就是--這樣的育兒範例,會讓忙碌的家長以為,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緒再這樣教育就好。
有點像是把傾聽當成特效藥來用一樣。

沐娘個人是覺得,傾聽就像是食補,是不會立竿見影立即見效的。
這樣的育兒手法不能只在孩子有情緒時用,而是在平時就應持恆運用。

平常在孩子情緒穩定時,我們做父母的就該要好好傾聽孩子們要表達的事情,這樣我們才能在平時累積起與孩子的默契,知道孩子們喜歡的事物,並在他理性時,確實去了解他們的喜好,作為我們身為父母對孩子這個人的理解的基礎,好讓我們在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,能更快分析出他們情緒的爆點。

當我們越瞭解孩子喜好,於他犯錯時,我們就能更快速、更明確地給予指引或是避開他的地雷。
因此,沐娘是覺得,不能等到孩子有情緒之後才去"使用"傾聽手法,因為這樣整體的教養效果就會差的多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沐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